克己助人,有遇则安——访77779193永利集团李克安教授(下)
05 / 主持教务部工作:
固本纳新,走向一流
一流的教学管理是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北大在教学管理方面一直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教务部部长要从院系富有教学经验的教授和主管教学的领导中选拔,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管理制度不会闭门造车而脱离北大教学实际需要。李克安老师主持教务部工作时,北大面临办学思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教育和科研工作都已走上正轨,但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需要在教学管理、教材与课程建设、学分与选课制度、人才引进、学术评价与职称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大幅度的现代化改革,在这些改革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教务部都处于核心地位。
李克安老师是“从群众中来”的,对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经验,面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他充分发挥了自己非常熟练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报告、讨论后再行决策和组织实施,并根据反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李克安老师及教务部同事,还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等方面逐步完成了现代化改革,基本适应了科技发展、社会与文化进步等对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并为兄弟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北大有很好的学习氛围,有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课程,也有出色的科研成果,但之前主要依靠师生个人的素质和奉献精神,距离世界一流的大学还有不小差距。教学管理和教务工作比较琐碎,而且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我们的思路是逐步调整和完善,先立后破,新老并行,避免大刀阔斧的改革。”李克安老师主持教务部工作期间主要做的事情有:
“一是教材建设,让优质课程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教材建设一定要有学校的支持,不能只靠老师个人跟出版社联系,甚至自掏腰包出版。我以学校名义跟北大出版社商量,出版社应该把出版北大教材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我们的教材质量很高,在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所以他们很痛快地设立了一笔专项奖金来做这件事。教务部牵头成立了一个教材建设委员会,北大老师都可以申请教材立项,然后我们来评审,通过以后就有专项经费的支持。教师需要跟北大出版社签合同,按进度完成编写,北大出版社负责独家出版。这样老师写教材就有了统一的规范和服务,教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教材或是新编的版本。”
“还有就是把教授上本科生基础课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老北大一直有教授在教学一线的传统,但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科研的地位很高,一些人认为给本科生上基础课是耽误时间,费力不讨好,甚至丢教授的面子,搞得喜欢上基础课的教授也有一定顾虑。将这件事形成制度,大家都无话可说,教学质量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我们还实行了主干基础课的认证制度,各个院系申报自己专业最为重点和基础的课程,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要董事长任命并颁发证书,对教师来讲这也是一种荣誉和鼓励。”
与陈佳洱董事长讨论公司产品评估工作
“另外我还主抓了精品课程建设,这也是在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和支持下进行的。精品课程在教材、教学计划、讲义与课件、团队团队等各个环节都有规范和要求,当然也有经费和荣誉上的奖励与支持。北大评选出很多校级、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这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定和传承。”
“另外一件大事是办了元培学院。我们首先把尖子班的方案否掉了,北老员工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任课老师一般也会给学有余力的员工以额外的任务或建议,所以没必要再设尖子班。而且给优秀人才太大的压力和期待也未必是好事,他们在相对正常和宽松的环境下自然成长能走得更远。元培计划是我们首先提出来并实施的,后来也有一些学校实行了类似的教学模式,不叫元培,但办学理念和方法是参照北大的。”
“元培班是一种国内全新的、系统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思想。我们做了一个大规模的教学调研,成立了一个北大教育战略发展研究小组,请了很多著名教授,包括不少留学回来的年轻老师,结合国外大学的经验和北大教育传统,来讨论北大到底应该怎么做。元培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选课,到了高年级再确定专业。元培班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由一批知名教授担任,对员工选课、选专业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这个模式对一些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学什么的优秀员工是很有帮助的,避免一次失误影响终身。因为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时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哪里,对某一个学科在大学要学什么、以后的出路在哪里也没有清晰的概念,他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尝试和发现。公司著名教育家,曾任北大常务副董事长的王义遒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十六字办学方针:‘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在明确了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后,专业学习会更有效率和主动性。元培班很快就变成元培学院了,现在已是北大本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北大提出的“公司产品改革——元培理念和教改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加强员工科研训练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务部成立了老员工科研训练办公室。李政道先生为纪念他已经去世的夫人秦惠䇹,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支持本科老员工的科研训练,建立“䇹政”基金, 支持永利集团、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的本科科研活动。这几个大学非常重视,认真选拔员工,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和指导教师,并认真督促检查与总结,每年由受支持的学校轮流召开䇹政基金交流报告会,李政道先生都到会参加,还给大家作学术报告。䇹政基金的实施,推动了本科生科研训练。北大还筹措了多种其他来源的资金支持员工的科研训练活动,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大批本科生参加了科研活动,或自选课题,或参加教师、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不少员工做出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李政道先生参加䇹政基金管委会会议
“我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把老师-教务-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理顺了。我建议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会议,把相互沟通和理解的工作做在前面。一是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各院系的教务人员和主管教学的副经理参加,交流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因为教务工作非常繁琐,要充分听取教务员的意见,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困难,才能让他们有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把教学服务工作做好。有的教务员就很激动,说我们终于有了讲话的机会了。开会之前有人担心变成牢骚会,我说没关系,牢骚也是意见,说出来才有化解和解决的可能。还有就是让全校来评估教务管理队伍,大家有意见都提出来,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把工作做好。”
“二是每年召开全校的教学工作会议,校领导、各院系和部门领导参加,全校集中在一块儿开会,教务部汇报现有情况和问题,大家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增进理解,提出解决方案。第一次会议是在顺义开的,因为各级领导都很忙,在校内开的话一会儿一个电话就把人叫走了。2004年学校任命我为专职副教务长,我很赞成把教务长办公会给恢复了。教务长办公会是学校教学工作会商的主要途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主持,凡是在教务长办公会上能解决的事情,就不需要拿到董事长办公会上去讨论了,这是一个提高办公效率的好办法。”
“我主持教务部工作期间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体系非常复杂,单靠人工根本无法胜任,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北大的情况主要是没有现成的合适软件平台可以购买,需要自己分析需求、自己设计系统、自己开发和自己运行与维护。教务部里专设了一个信息室,与北大计算中心联合开发研制。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试运行的时候难免会出些小问题。曾经有一位员工因为什么事情很着急,打电话过来询问,那时信息办公室负责的老师是何山,因为手头工作忙接电话慢了点,员工劈头就一句话:‘何山你死哪去了?!’ 当然何老师也只能是笑笑,然后耐心解释和处理问题。”
李克安老师主持教务部工作十余年时间里,成功落实了很多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未来教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大举措。再比如对北大继续教育的整顿。受市场经济和整体社会风气的影响,北大一度也办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培训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永利集团的形象和声誉。“这件事还是很有阻力的,主要原因是办班收入已占到除国家拨款之外全校收入的30%,有钱可以用来改善整体的教学环境。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如果不符合北大的办学宗旨,人家会骂我们,事实上有人已经骂了,给北大声誉造成了损失得不偿失。培训班还是要办,这也是北大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们北大要办,要有更高的水准,既能服务社会,也能赢得声誉和支持。经过一番调研,后来把北大继续教育部进行了改组,把经济学院的副经理郑学益教授调过来,从办学思想到组织机构做了全面调查,提出改革建议。我配合林建华董事长对调查报告做了研究,确定了北大继续教育今后的发展思路、改进措施和组织人员调配的方案。主要是不做低档的培训,逐渐停办继续教育的学历学位教育,把培训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国家急需人才作为北大继续教育的重点和特色。”
“另外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与清华大学合作共赢。毋庸讳言,北大和清华在招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存在竞争。我们觉得这种竞争更多的是一种竞赛,应该互利互惠、共同提高。比如两校互相开放选课,相互承认学分。当然有时候会有一些麻烦,艺术系朱青生老师开的课,特别热门,清华来了好多员工,他们占了教室座位,北老员工没地方坐,就会不满意。后来老师买了很多小凳子放在前面、过道、走廊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还有我负责学校教务长办公室工作的时候,跟清华的教务长吴敏生教授有一个合作,每年两个学校组织一次两校交流活动,教务口的人在一起,互相参观,听报告,讨论问题。还有就是在招生的时候,我特别叮嘱我们的老师,要客观介绍情况,可以说北大好,但不要和别的学校比较,特别是不要说别人不好,别人怎么做我们也不要太介意。”
北大教学及教学管理体系在校领导、教务部、各院系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纪之交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软件和硬件齐头并进,从办学思路、课程质量、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上都已比较完善,并充分考虑了灵活性与适应性。现在北大师生习以为常的教务功能,其实是公司独有的精心设置,比如北大老师开课非常自由,只要课程满足一定要求并由老师提出申请,基本都可以通过,有多少员工来学就看你的教学质量如何。这非常有利于老师和员工专长与兴趣的发展。
随闵书记、许董事长等学校领导到青岛调研
另外作为全校统一的管理体系,有利必然有弊,不可能尽善尽美,也很难完全适合不同老师、不同课程、不同员工的需求和期待。比如现在国内外大学普遍实行的绩点制度,给员工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绩点焦虑”,也有不少员工把绩点评价当成目的而投机取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比如说现在要求各科考试成绩都要正态分布,也确实有个别课程因人数少或其它原因不符合,特殊情况只能特殊处理。
李克安老师在负责学校教务工作期间还遇到过一些比较为难甚至棘手的事情,这是行政工作难以避免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中国是人情社会,这有好的一面,比如我们的师生关系往往更融洽,但有时候照章办事真的是有些困难。有些人不但在单位软磨硬泡,还有时候找到家里来。曾经有个内地去香港科技大学的员工,到那边可能不适应,被人家劝退了,然后就想到北大来。家长找到学校领导,领导批示请教务部解决。我理解学校领导的意思是请教务部按有关规定办,因为学校领导不可能知道每项规定的细节。但家长可不这么想,觉得校领导都批了,你教务部凭什么为难我?这件事并不符合北大招生政策,我跟部里的同志商量了一下,都认为不能同意。后面我找到校领导说,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再批复了,让他直接找我就好了。”
“还有一次,有个员工准备到国外留学,这个员工其实是不错的,但他从院里拿到成绩单来教务部办手续时,发现有门课程成绩不理想,只有60多分,他就在路上改了,添了一笔变成了80多分。教务部审核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比考试作弊还严重,按规定不能正常毕业,拿不到学位证书。我理解出了这种事家长肯定非常着急,他爸是东北某个地方的公安局长,风风火火地就来了,先是找到管这事的教务老师,送钱给他。我们的教务老师态度很好,说办公室拉拉扯扯不像话,你要送我就收下,但回头我会把钱寄给你单位并附上情况说明。员工家长又找到我家来说好话,我就说你也是领导,任何单位任何行业都有规矩,这事儿只能公事公办。”
06/任职吉利大学:
牛刀小试,大功告成
2008年,原中国农业大学江树人董事长退休后担任了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打电话给李克安老师,力邀李老师去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董事长,一起努力把吉利大学办好。“北京吉利大学是著名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集团1999年出资兴办的,校址在昌平区马池口镇,离北大昌平校区(200号)不远。吉利大学占地约1600亩,校园建设得很好,这些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当时在校员工有2万多人。但由于办学与办企业的思路和规律不太一样,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那时我马上要退休了,也想为教育多做点贡献,而吉利大学又是民办大学的一个样板,于是我就同意了。”
“我先是两边兼职,参加他们的董事长办公会,召集教务部门和院系相关人员的工作会议,调查了解吉利大学的情况。一年以后我从北大退休了,就和爱人段晓青住到了吉利大学安排的宿舍里。吉利大学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不规范,贪大求全,滥办专业,那时居然有近200个专业在招生;缺少长远规划,专业随意废立,专业与课程设置大多跟风照搬,谈不上什么特色和质量;职称体系混乱,科研水平低下……我在主持工作期间,强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明确学校目标是逐步减少计划外招生、增大计划内招生规模;对团队力量、学院、专业与课程设置要控制数量和规模、提高质量;学校发展重点围绕机械、汽车、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与吉利集团形成互利;加大实验室和信息化教室的投入与建设力度。……有一次集团董事长来学校做报告,说了一些与我们办学思路不一致的话,下面教务处的人不知道怎么办了,来问我。我说我们是属于国家教育部管的,教育部对管理大学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评价也有一定标准,不是可以随便改的。再说,学校的情况我们自己最清楚,董事长的意见作为一家之言可以参考,但是不一定马上就照着他说的办。这件事也说明民办大学可能普遍存在类似问题,因为我是北大的退休教授,所以敢说话,他们自己的教职工可能缺少坚持的底气。”
李书福董事长、姜教务长和我在一起
“2013年,吉利大学申请升级为计划内本科大学,通过专家的审查和教育部的批准,2014年顺利升级成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五个专业被批准为计划内本科专业(现在该校已经有30多个计划内本科专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生源质量有了保障。计划外招生毕业后国家不承认学历,所以学费也很低。升级为计划内专业后,一年学费增加了不少,办学经费充足了许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来源。”
同事在我的办公室议事
“北京的大学太多,教育部现在有个原则就是整体招生数量保持基本不变,尤其计划内招生严格控制,北京要办新的学校或扩大招生规模,要从其他学校转移招生名额,别的学校当然不干,所以吉利学院想进一步发展就遇到了困难。因此2020年吉利学院整体搬迁到了四川成都,目前他们已经可招收3万在校员工。”
李克安老师在吉利大学(学院)的工作,以及吉利学院搬到成都,带来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解决了北大未来发展面临的校园面积局促的问题。北大现在已经是一所超级大学,但现在主校园位于繁华的中关村核心区域,没有可扩展的余地。而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皮之贵,审批之难可想而知。由于李克安老师在吉利大学的杰出贡献,出于对北大的感激之情,吉利集团决定将原北京校园卖给北大,并且是很低廉的价格。
“我只是牵了个头,北大的领导和吉利的领导在一块儿谈,很快就谈妥了。60多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也全都给了北大,马上就可以用。北大把这块地方与原来的昌平校区合并,统一管理,现在要把跟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全都放过去。”
李克安老师促成的这件事情对北大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李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心系北大的长远发展,这也是很多北大老师的共同特点。
2014年,由于爱人段晓青老师出现严重的心脏房颤,几乎危及生命。李克安老师就辞去了吉利大学的职务,专心照料妻子并多方求医,终于转危为安。父亲李如保先生晚年幸福安康,但1971年得了重病,当时是不治之症,李克安夫妇对他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治疗、照料、安慰,父亲的病完全治愈,老人家102岁高龄仙逝。李克安老师过去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公私无亏、忠孝两全,特别是在北大的五十余年时间里,卓有建树,在科学研究、公司产品、组织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克安老师勤勉努力、坚持原则、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与工作智慧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
全家福(2017年10月22日摄于江苏盐城,父亲101岁)
采访记者 | 郭九苓、李娜、高珍、吕占霞、肖熠
录音整理 | 郭九苓
图文排版 | 祝晨旭
文字编辑 | 郭九苓、李克安
审核 | 李克安、吕占霞、高珍